笔趣阁 - 历史军事 - 重生小地主在线阅读 - 第六百一十三章 悔不当初

第六百一十三章 悔不当初

        连花儿已经病了很长的时间,而且又因为古氏的死而受到了刺激,因此她的死大家都并不意外。而且,连花儿原先多在镇上和县城两处住,在三十里营子的时间本来就少。再加上她自从嫁进宋家之后,就没有一次正式回三十里营子归省过,三十里营子的乡亲们对她的印象已经很单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连花儿的死宋家也没有大发送,只是派人来送了两次信,最后老宅那边打发了连继祖去了一趟,在宋家打了个照面也就回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连蔓儿家没去人,不过对老宅这样做,也没表示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清明节上坟,连老爷子打发二郎来,给连守信家和连守礼家都传了话,要一起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天一早,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早就将纸钱都准备好了,放进一个篮子里,让小厮小福拿着。一家人吃过了早饭,看时辰差不多了,连守信就带着五郎、小七两个出了门,小福跟随伺候。

        连守礼的房子还没盖完,清明这一天大家都要上坟祭扫,因此干脆就歇一天工。连守礼自家也准备了纸钱,吃过早饭后,就往老宅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宅里,周氏带着何氏、蒋氏等也准备了一篮子的纸钱,连老爷子、连守仁、连守义、连继祖、二郎、四郎、六郎这一众男丁也都穿戴利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连老爷子现在对出门有些犯怵,但是不管怎样,今天他不得不出门。即便是明知道上坟这一路上。遇见的熟人肯定少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总不能真的从此就躲在屋里不出门了,选在这一天出来,也恰恰是最适当的时机。

        连守礼进门的时候,连老爷子等人早就准备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咋地。老四他们没一起来?你没会他们一起来?”连老爷子见来的只有连守礼,就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好像是有点啥事,老四他们先往山上去了。说在半道等着咱。”连守礼就告诉连老爷子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啊……”连老爷子就怔了一怔,眼皮子耷拉了下来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    连老爷子心里明白,连守信这一股人,对他、对周氏,可以说奉养的很周全,礼节方面。更是无可挑剔。但是,这些都无法遮掩一个事实,那就是,人家的心离他和周氏,离这老宅。是越来越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连老爷子并不是一个糊涂人,平心静气地想,这怪不着连守信和张氏这一股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连老爷子心里,也不是不后悔的。这些天,虽然中风的症候都好了,但是嘴边的还有嘴里的火泡,却是层出不绝。如果岁月可以倒退,重新回到最开始的时候那?

        “爹。”连守礼见连老爷子愣神,就在旁边唤了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。”连老爷子回过神来。“老四他们有事先去了,那咱们赶紧出门,别让老四他们等的时辰长了,俩孩子再冻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连老爷子带着众儿孙从老宅出来,直奔南山的坟地。清明时节,一路上上坟祭扫的人络绎不绝。等连老爷子他们就要拐上官道的时候。就看见远远的山脚下,停着两辆马车。那是王举人家的马车,王举人和儿子王幼怀都站在车下,正跟连守信、五郎和小七爷三个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必是上坟的路上遇到了,所以交谈几句。

        连老爷子就停住了脚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先歇口气。”连老爷子发话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也都跟着停了下来。若是以往,连老爷子必定会加快脚步赶过去,可如今……,连老爷子停在这里,则是为了避免碰上王举人父子俩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倒不是连老爷子特别忌讳王举人父子俩,将这父子俩换成是任何其他有身份的人,连老爷子也会这样做。

        连老爷子,是为了避免尴尬。如果他走过去,当然不能扔下身后的几个儿孙。王举人看见他,看着连守信和五郎的面子上,也要和他攀谈几句,还得敬着他。但是他身后这几个儿孙怎么办,人家可不会看着连守信和五郎的面子上恭敬他们。

        连守仁、连守义几个,肯定会被漠视,甚至遭白眼。而等大家分开,人家背地里怕还不知道会说些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这辈子自认为人正直,坦坦荡荡,从来没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。无愧于天地,无愧于任何人,不管见什么人,他都底气十足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那却是过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儿女债啊。”连老爷子喃喃低语,一边扫了一眼身边的连守仁和连继祖,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临出门时想到的问题,如果能回到当初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能回到当初,他想他还是会集一家之力,供养他这大儿子和大孙子读书。不论到什么时候,长子长孙都是连家的正枝正叶。但是,他一定会对他们严加管教,不会再放任他们在镇上或者县里,学了那些纨绔的习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,他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,忽视四房的儿孙。让连守仁和连守义他们俭省一些,五郎和小七就能早点入学,如今,这家里至少就有两个秀才。而且眼见着,五郎至少还能再向上走一步,而小七的前程,也必定差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,如果能够回到当初就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,连老爷子不由得打了个唉声,悔不当初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王举人父子和连守信、五郎说完话,上了马车走了,连老爷子才带着几个儿孙走上官道,朝南山脚下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去上坟了,张氏、连枝儿和连蔓儿也都收拾齐整,等外面报说赵氏和连叶儿来了,张氏忙让这母女俩进门,略说了一句话,就结伴从家里出来,直奔村口的庙里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清明时节,女眷们不能去上坟。到寺庙里烧烧香却是可以的。也不必去名刹古寺,就近在村里这庙里,心意到了,就比什么都强。

        娘儿几个在正殿里请了香。挨个磕过头,就分作了两路。连枝儿、连蔓儿和连枝儿带着小喜从正殿出去,要往后殿去瞧瞧。小坛子自然被招呼来做了向导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张氏和赵氏。却留在了正殿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妯娌两个烧过香,又各自捐了些香油钱,就在旁边坐了悄声地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县城往西,大概十几里地的邱家屯,有个送子娘娘庙,听说挺灵验的。要不,啥时候你跟我们一起进城。我陪你上那去一趟。”张氏对赵氏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赵氏叹了口气,心里酸苦,既有些想去,又有些怕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这个命啊,恐怕就这样了。这都这老些年了。我也没啥想头了。”赵氏嘴上这么说,但是心里是怎样,从她脸上纠结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一二。

        既不死心,又自怨自艾,觉得自己没有生儿子的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可别这么说,菩萨跟前。”张氏忙就道,一边开解赵氏,“人家五十岁得子的有的是,你这正当年。怕啥啊。以前在老宅那边,总憋屈着,不得吃不得喝,还不得歇,现在你们也自己个过了,眼看着大房子盖起来。独门独院的,以后都是舒心的日子。他三伯又有手艺,你就心里放敞亮了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她四婶,我不像你,我这是命小福薄。生下来,我就没好命……”赵氏自怨自艾地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个人正说着话,连蔓儿她们就回来了,张氏和赵氏也就将话头打住,从庙里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晌午上我们那吃去吧。”出了庙门,张氏就对赵氏和连叶儿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去了,早起来做的饭,带出份来了,晌午和晚上都够吃了。”赵氏就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连叶儿也说今天就不去,改天再说。

        见这娘儿两个执意如此,张氏也没有勉强。与赵氏和连叶儿分手,回家的路上,张氏还回头看了一眼,见那娘二两个已经进了酸菜作坊的院子,就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家里,娘儿三个就都聚在东屋炕上做针线,连蔓儿也拿了个小花绷子,专心致志地绣花。连枝儿的嫁妆,有一些已经安排蒋掌柜帮着采买,不过自家要自己动手的也不少。连蔓儿现在绣的帕子,就是给连枝儿绣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等日影撒了半炕的时候,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就回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赶紧上炕。”张氏就忙招呼他们爷三个上炕坐,“今天别看是晴天,可比昨天还冷。山上的风大,还硬。没冻着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小喜,端热茶来。”连蔓儿也忙着吩咐小喜送了热茶来,给连守信、五郎和小七暖身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上过了坟,今天就没别的事了,因此一家人围坐在炕上,亲亲热热地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都回来了,老爷子不都挺好的吗?”张氏就问上坟的情形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都挺好,一起回来的。”连守信就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爷还让我们一起去吃饭,说买肉买菜了,我们没去。”小七就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也不能光叫你们,那他三伯去了没?”张氏就又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去了。”连守信简短的大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三伯还特意跟我爹说道了说道,说是咱们不去,他再不去,看着不好。”五郎就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连守礼与连守信这两股人,与老宅上房的关系还略有些不同。比如说她们家盖房子、盖铺子,老宅并没人来给帮工。但是连守礼这次盖房子,老宅的男丁几乎都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连守信他们不是那样霸道的人,也没要求连守礼要和他们同进同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怪不得,叶儿她们早起来,就带了一天的饭份儿。”连蔓儿就恍然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三伯和三伯娘,啥都好,就是省细的太过了。”张氏叹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家人都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搁不说吃、搁不说喝的,炒菜的油都搁不说多放,现在就天天高粱米饭、拌瓜子。说实在的,他们那日子,还真没到这份上。稍微跟她三伯娘说说,她三伯娘人家还挺满意,说现在不管咋地能吃饱。能吃饱就行了。哎……”张氏又叹气。

        搁不说,是三十里营子庄户人家的乡村土语,大概意思等同于舍不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也不是就胡花烂费了,过分省细也不好。”连蔓儿就道,“这多亏还在咱铺子里干活,多少能补一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连叶儿这一家三口,有个好处,就是不愿意占人便宜。比如说连蔓儿要是请她们来吃饭,连守礼和赵氏是极少来的,连叶儿毕竟还小,又和连蔓儿好,才来的多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都是好人,可人敬。看她们自己个省细,这盖房子供的饭菜,可一点不小气。”连蔓儿又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没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因为知道连守礼往老宅去吃饭了,连叶儿和赵氏必定不会去。而家里只有这娘儿两个吃饭,势必会更加俭省。等吃饭的时候,连蔓儿就让小喜端了一碗菜给赵氏和连叶儿母女送了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吃过了饭,连叶儿来还碗,就来上房里向张氏道谢,又上炕坐着跟连蔓儿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上坟回来,四郎还上我家去了,叫我和我娘过去吃饭,说是咱爷和咱奶叫的,我和我娘没去。”连叶儿告诉连蔓儿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连守礼他们搬出来,连老爷子和周氏对他们着实很是拉拢。连叶儿和赵氏,自从搬出来后,就不曾回去。连守礼回去的次数,也相当的有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咋打发四郎传话,应该叫继祖媳妇来请啊。”张氏在旁听了,就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她现在,估计哪也去不了。”连蔓儿就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。”张氏想了想,也明白了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氏现在,一步也离不开老宅的大门,因为,看着连朵儿的任务,完全交给了她。说是要将连朵儿远远地找户人家嫁了,但是这远远的人家,也不是那么好找。连朵儿暂时还得留在老宅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段时间,蒋氏得负责看好连朵儿,不能让连朵儿闹出什么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连朵儿的那个脾气,又有出走的前科,蒋氏还真不敢掉以轻心。蒋氏是个明白人,她知道什么事能做,什么事不能做。什么事是连蔓儿一家可以不计较的,什么事是连蔓儿一家绝不会放过的。她敢张罗古氏的事,是因为知道连守信和张氏心软,不会太过计较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氏很清楚,如果她看不住连朵儿,让连朵儿又闹出事,那她也不用继续留在连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连叶儿走了,连蔓儿就立刻向五郎询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哥,你听说的那俩地方,打听的咋样了……